规模化养鸽、鸡、鸭和鹅以及奶牛等动物硒-维生素E缺乏症的防控
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是一种天然的脂溶性物质。自然界的维生素有8种,即a,B,y,δ等,其中以a-生育酚的活性最强,且动物组织中90%以上都是a-生育酚,它也是饲料中维生素E的最主要存在形式。天然的生育酚都是D-型,而人工合成的为DL-型,天然的比人工合成的活性大,临床上药用的维生素E多数是DL-a-生育酚的醋酸酯。维生素E缺乏症是动物体内生育酚缺乏或不足引起的一种营养代谢病。在幼龄动物主要表现为肌营养不良,成年动物则为繁殖障碍。本病各种动物都可发生,尤以幼龄动物(包括幼鸽、雏禽、羊羔、犊牛、乳牛、种牛等)多发,且往往与硒缺乏并发,两者合称为硒-维生素E缺乏症。限于篇幅,本文重点以维生素E缺乏症论述以下。

(一)病因。动物维生素E缺乏主要见于以下因素:①饲料中维生素E含量不足,如蒿秆、块根饲料中维生素E含量极少,饲料加工、贮存不当(特别是干燥或碾磨时),其中的维生素E遭到破坏,谷物经丙酸或氢氧化钠处理后维生素E含量明显减少;②饲料中含过量不饱和脂肪酸,如鱼肝油、猪油、亚麻油、豆油等发生酸败时可产生过氧化物,促进维生素E的氧化;③维生素E需要量增加,而未及时补充,如生长动物、妊娠母畜、饲喂高脂肪饲料及日粮中含硫氨基酸或硒缺乏等情况均可增加动物机体对维生素E的需要量。另外,各种应激因素(如炎热、寒冷、拥挤、噪声、运输等)也可增加对维生素E的需要量。

(二)发病机理。维生素E的主要生物学效应是抗氧化作用,能抑制和减缓体内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和过氧化,中和氧化过程中形成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及细胞器脂质膜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维持肌肉、神经和外周血管的正常功能。维生素E还具有维持生殖器官的正常功能、抑制透明质酸酶活性和保持细胞间质的通透性等作用。维生素E缺乏,体内不饱和脂肪酸过度氧化,细胞膜和溶酶体膜遭受损伤释放出各种溶酶体酶,如B-葡萄糖醛酸酶、B-半乳糖酶、组织蛋白酶等,导致器官组织的变性等退行性病变。表现为血管机能障碍(孔隙增大、通透性增强)、血液外渗(渗出性素质)、神经机能失调(抽搐、痉挛、麻痹)、繁殖机能障碍(公畜睾丸变性,母畜卵巢萎缩、性周期异常、不孕)及内分泌机能异常等。
(三)临床症状。幼龄畜禽对维生素E缺乏较敏感。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生长发育缓慢,消化不良,腹泻;运动障碍,跛行,肢腿麻痹,瘫痪;心脏衰弱,皮下水肿。仔猪主要呈肌营养不良、肝脏变性坏死、桑葚心以及胃溃疡等病理变化。急性病例病程短,常因兴奋刺激而突然死亡。亚急性病例精神不振,进行性全身皮下水肿,心音节律不齐,步态蹒跚,尿液呈淡红或棕红色。慢性病例表现为食欲减退,腹泻,喜卧,步态强拘或跛行,后躯肌肉萎缩而轻瘫,耳后、背部、会阴部出现淤血斑,腹下水肿;心率加快,节律不齐,有的表现呼吸困难;尿呈茶褐色,结膜苍白或黄染。病程延长者,生长发育缓慢,消瘦贫血,皮肤黄染。公猪精子生成障碍,母猪受胎率降低,发生流产甚至不孕。犊牛和羔羊可因急性心肌损害而突然死亡。慢性病例表现食欲减退,被毛粗乱,腹泻,肌肉软弱无力,起立困难,运动障碍,跛行,甚至后躯麻痹,卧地不起。成年牛羊症状不明显,可见营养不良、腹泻、繁殖功能障碍及生产性能下降。马主要见于幼驹,急性病例表现为喜卧嗜睡,呼吸困难,心率快而节律不齐,常突然死亡。慢性病例表现为精神不振,饮食欲减退,腹泻,消瘦,呼吸困难,心音节律不齐;肌肉震颤,行走摇晃,步态拘谨;蹄部龟裂,有的背、腹、臀、颈、肩胛及肢端水肿。家禽多发于3~8周龄的雏鸡。主要表现为白肌病、渗出性素质和脑软化症。白肌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腿软无力,翅膀下垂,站立困难,蹲伏不动。严重时两腿完全麻痹,呈躺卧姿势。病理学变化为骨骼肌变性、坏死。渗出性素质表现为全身皮下水肿,穿刺流出蓝绿色或紫红色液体。渗出性素质是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异常,血液外渗所致。脑软化早期表现为步态不协调,突然虚脱,腿伸展,爪趾屈曲,头部回缩。有的表现共济失调,角弓反张或头颈弯向一侧,两腿不断作节律性挛缩,无目的奔跑或作转圈运动,常因衰竭而死。剖检发现小脑软化,脑膜水肿,小脑表面出血;脑回展平,并见有红色或竭色混浊样的坏死区。成年家禽常缺乏明显的外部症状,但可出现睾丸变性、种蛋孵化率降低和胚胎早期死亡。 血清谷草转氨酶浓度增加,肌肉和血浆肌酸磷酸激酶活性升高,尿中肌酸排泄量明显增高,但在病的后期,由于肌肉变性,肌酸排泄量降至正常值以下。
(四)诊断。本病可根据发生特点(幼龄多发,群发性)、饲料分析(硒和维生素E缺乏)、临床症状(运动障碍、心脏衰弱、渗出性素质、神经机能紊乱)及病理学变化(骨骼肌、心肌、肝脏、胃肠道、生殖道有典型营养不良病变、雏禽脑膜水肿,小脑软化等)进行综合分析。血液和肝脏中维生素E含量的测定,有助于确诊。
(五)防治。调整日粮组成,供给富含维生素E的饲料,也可补充含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的饲料添加剂。病畜用维生素E制剂治疗,效果显著。剂量为犊牛和马驹0.5~1.5g,羔羊和仔猪0.3~0.5g,禽0.1~0.3g,皮下或肌肉注射。也可内服维生素E胶丸。同时配合亚硒酸钠肌肉注射或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疗效更好。 本病的预防是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全价日粮。避免使用陈旧霉变的草料,尤其是变质的鱼肝油。长期贮存的各物饲料,应添加适量的抗氧化剂。妊娠母畜可在分娩前1~2个月,幼畜出生后,用维生素E或亚硒酸钠进行预防性注射。或者口服亚硒酸钠-维生素E溶液。
(参考文献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