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常值得深挖的老药新用左旋咪唑免疫增强功能及其临床应用
众所周知,当前畜禽养殖免疫抑制剂或者免疫功能低下问题极为普遍,其临床表现为畜禽免疫接种抗体水平不高,对动物的保护率较低,尤其是当畜禽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情况下更为明显。比如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禽白血病等,猪圆环病毒病、猪蓝耳病等。因此,畜禽养殖业当前迫切需要探寻一种切实可行的防治技术方法尤为必要。
左旋咪唑属咪唑并噻唑类药物,一种常用防治畜禽寄生虫病的老药。同类药物有噻咪唑(混旋体)和左旋咪唑(左旋体),驱虫范围较广,对动物主要消化道寄生线虫和肺线虫有效,噻咪唑驱虫活性仅为左旋咪唑的一半,并且毒性要大好几倍,因此临床多用左旋咪唑。除常规用于畜禽胃肠线虫病、肺丝丝虫,猪肾虫病的治疗外,临床上也是非常值得挖掘用于动物免疫功能低下的辅助治疗和畜禽接种疫苗时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一、药理作用与适应证。
左旋咪唑又称左咪唑,为广谱、高效、低毒的驱线虫药。对多种动物的胃肠道线虫和肺线虫及幼虫均有高效,但对消化道寄生虫的幼虫及童虫驱虫效果没有对成虫好。其作用为兴奋神经节,产生去极化型的神经肌肉的阻断作用,使线虫先兴奋后麻痹,然后随粪便排出体外;还可抑制琥珀酸脱氢酶,阻断延胡索酸还原为琥珀酸,减少能量的产生。
本品对反刍动物皱胃中血矛属、奥斯特他属线虫,小肠的古柏属、毛圆属、仰口属线虫,大肠食道口属、毛首属线虫及牛的蛔虫、羊丝状网属线虫的成虫均有良好效果,对猪、鸡、猫、犬的蛔虫及其他肠道线虫成虫有良好驱除效果,对马的蛔虫有高效驱虫效果,但对大型原线虫驱除效果差。临床主要用作牛、羊、猪、犬、猫、禽的胃肠道线虫、肺线虫,犬心丝虫,猪肾虫感染的治疗。

本品对动物还有免疫增强作用,能使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动物恢复其免疫功能,如能使老龄动物、慢性病患畜的免疫功能低下正常,并能增加巨噬细胞数量及其吞噬功能,但对正常作用并不显著。虽无抗微生物作用,但可提高患处对细菌染的抵抗力,但应使用低剂量(1/4~1/3),因剂量过大免疫抑制效应。故临床也用于免疫功能低下动物的辅助治疗和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二、常见剂型
1、盐酸左旋咪唑粉,规格:5%,10%。
2、盐酸左旋咪唑片,规格:25mg,50mg。
3、盐酸左旋咪唑注射液,规格:2mL:0.1g,5mL:0.25g,0.5g。
4、磷酸左旋咪唑注射液,规格:5mL:0.25g,10mL:0.5g,20ml;lg。
(具有剂型使用方法详见产品规范使用说明说明书)
三、联用与禁忌
- 乙胺嗪:与左旋咪唑先后应用,可提高左旋咪唑治疗丝虫病的疗效。
2、噻嘧啶:联用可治疗严重钩虫感染,但毒性增加。
3、山莨菪碱:联用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协同作用。
4、噻苯咪唑、恩波吡维铵:联用可治疗肠线虫混合感染。
5、抗真菌药如灰黄霉素:联用可提高疗效。
6、复方磺胺甲唑:与左旋咪唑配合治疗弓浆虫病,可破坏虫体,减少抗原刺激,改善症状。
7、三氯苯达唑:联用安全有效。
8、疫苗:内服小剂量的左旋咪唑,可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9、环磷酰胺:联用可提高疗效。
10、甲苯达唑:联用扩大抗寄生虫范围。
11、伊维菌素:联用扩大抗寄生虫范围。
12、转移因子:配合结膜下注射,可提高病毒性角膜炎治愈率。
13、苯妥英钠:联用会增加苯妥英钠的血药浓度。
14、哌西嗪:联用有协同作用。
15、碱性药物:使左旋咪唑分解失效。
16、含乙醇药物:与左旋咪唑联用,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
17、四氯乙烯:联用毒性增加。
18、有机磷化合物:在应用有机磷化合物14d内禁用左旋咪唑。
四、用药注意
1、临床注射给药,时有发生中毒死亡事故,因此,单胃动物除肺线虫宜选用注射给药外,一般宜内服给药。
2、局部注射时,对组织有較强刺激性,尤以盐酸左旋咪唑为甚,磷酸左旋咪唑刺激性较弱。
3、左旋咪唑对马,特别是骆驼安全范围很小,不宜应用。禽类安全范围大,即使给予10倍治疗量也未出现死亡。
4、应用左旋咪唑引起的中毒症状(如流涎、排粪、呼吸困难、心率变慢)与有机磷中毒相似,此时可用阿托品解毒,若发生严重呼吸抑制,可试用加氧的人工呼吸法解救。
5、妊娠、泌乳、肝功能异常动物禁用。
6、去势、去角、接种疫苗等应激状态下,不宜采用注射给药法。
7、休药期:盐酸左旋咪唑粉,混饲:牛2日;羊3日;猪3日;禽28日。左旋咪唑片,内服,牛2d,羊3d,禽28d,猪3d。左旋咪唑注射液,牛14d,羊28d,猪28d。磷酸左旋咪唑注射液,牛14d,羊28d,猪28d。
(参考文献略)

下一篇: